大周一刚到公司,手底下才来公司不到一个月的小A跟我提出离职申请。这事情在我预料之中,但没想到,来得如此突然。
事情,要从一个月前说起。
公司新启动一个K12教育类项目,我是运营负责人。制定的从0到1的计划中,先从公众微信开始。已有的一个内容运营任务繁重,于是需要新招聘一个同事,去分担一些工作任务,在众多发过来的简历中,我通知了小A面试。
小A简历描述契合我的预期,教育专业毕业,写得一手好字,对教育也有浓厚兴趣,一直从事内容运营相关工作,看过之前写的文案,基础还算扎实。面试结果也很愉快,于是当天就发了Offer,次日即刻开始上班。
由于小A之前已有一年多的工作经历,于是立即让他上手开始运营。分配给他的任务也很简单:1.负责公众微信周二,四,六日原创更文推送;2.辅助我,做一些公众号推广,拉新工作。
可能由于新号类型,文案风格等等方面的原因,小A写的文章在公众微信文章中阅读,转发等数据反馈不高;于是便针对性的给出一些具体的建议:比如,文章标题如何写,如何开头更吸引人阅读下去,如何讲好故事,如何把文章逻辑写得更加清楚和有条理等等。
小A也根据建议,做出一些调整,然而收效甚微。对这方面我并没有提出太大要求,一方面,我知道每个人都有个适应的过程,另外一方面,不想给新人太大压力。于是过了两星期后,开始尝试让小A去做微信群拓展,从微信群中去做拉新手段。并且为此向公司新申请购买了新的手机专做运营使用。
工作进展缓慢,月初定好的KPI眼见月底还没完成,压力抖增。于是开周会的时候,集思广益,希望能想出一些新的点子,去完成任务。小A提出可以争取大号授权,转载一些内容优质的文章,提升阅读。经过领导同意后,便让小A放手去做。小A找来一篇据说是全网爆文,我看过后觉得文章质量确实不错,于是让她联系授权,经过对方同意后在微信进行推送,然而,反应平平。
也许是接连的不顺,影响了小A的情绪。在一次微信群交流中,另外个同事发了几篇文章想要转载,我看后,提及小A转载的文章阅读不高,希望借此提醒下同事注意时机,内容类型等。还没等我说完,小A突然在微信群中发飙,质问我到底是觉得文章不行还是他不行,是不是认为阅读就是一切,言辞激烈而冲动。
我一看,这是明显带着情绪在工作,这么下去不行,于是叫他去会议室,一对一单聊。
在会议室,我很直接的问道:小A是不是对我有什么误解?或者意见,刚才微信群里很明显带着情绪。有啥委屈说出来,我们一起解决。
小A直接问道,你是不是在踩我?我大吃一惊,询问根源。小A于是列举了我几条“罪状”:
1.写的文章永远有问题,永远都是你对,可是我觉得明明没有问题,甚至我觉得你说的才是错的;
2.只看阅读转发,数据说明一切,数据不好但是还要继续转载,做也不对,不做也不对,你到底想怎么样?
3.当着另外一个同事在群里说我做的不行,故意踩我!
听到小A这么一抱怨,我理解了小A的心理。为了工作可以顺利推进下去,我耐着性子,一点点和小A解释。我这么对小A说:
首先,你是我招来的人,我希望,你能辅助我,一起把事情做好。所以从这点出发,任何可能对你工作造成阻碍的事情,我不可能去做,所以不存在我故意踩你这样的事情,一来对我没任何意义,二来,你做的不好,反而是打我的脸;
其次,你写的文章,期初我并没有做任何具体指导,只是连续几篇数据不行,我才针对性的做出一些建议。而且我早已说过,我的建议仅供参考,如果你有信心,可以完全不必理会;
最后,转载文章的主意是你提出的,我不希望一次转载数据不好,便立刻停下,事实上,一篇文章的成败因素有很多,并不能完全说明什么问题,所以这件事,我希望你可以继续做下去,不断调整,不断优化,直到达到预期目标。
之后,针对我可能在具体沟通中的态度太直接,没顾忌小A的感受,我反思了下,并且向小A道歉,又经过一长段时间的沟通,解释,这件事情才算完结。然而,在我内心,其实还有很多想对小A,或者和小A一样的职场萌新说的话,在当时环境下,斟酌了下,并未讲出口。
我想说的是,在职场打拼,除了必备的专业技能,情商,绝对是你必须仔细打磨的东西。而这个东西,在小A,以及比他早进入公司一个多月的小B身上,呈现出了鲜明的对比。
小B是新晋奶妈,初为人母的她在辞掉上一份工作之后,已经脱离工作岗位一年半多。加上之前从事的行业,和教育并不挂钩,所以来公司的时候,也是有一个漫长的适应过程。
因为项目进度快,所以对于团队内的每一个人,都需要快速适应下来。而这一切显然给小B带来了很大的障碍。一方面,要快速从全职妈妈切换职场白领,另一方面,还要调整自己文案风格,学习教育行业相关的一切内容。于是在刚来的半个月,工作产出数量和质量均达不到我的最低标准。
于是在那半个月,我俩基本天天开会,我们一点一点去学习,去改变,去调整。小到每一篇推送文章的每一句话怎么写更合适,甚至细微到每一个字眼传递的感情,情绪和价值观输出,我们都在不断进行打磨。而且,反复修改后,还要保持正常的更新频率。
压力过大的时候,小B也对我吐槽:你是看扁了我做不到咯?
我想,可能我有点心急了。于是安静了一会儿,缓和下语气,跟小B说道:其实我一直认为你可以,否则我也不会把你招进来。只是我希望,你的转变速度能快一点。我每天跟你讲如何写文章,如何找选题,如何做内容运营,讲得口干舌燥声音沙哑,是真的希望你可以尽快的去承担这一部分。我希望有天,你可以独立负责整个项目的内容部分,这个是我对你的期待,所以我尽可能的把我知道的都教给你。
经过这么推心置腹的一次谈话,小B做事态度有了很大转变。在后期的工作中,更加积极和主动。而且更为难得的是,她做事极其细心,所有的内容编辑,资源整理,素材收集等等都花时间专门做了整理。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,在工作配合方面,和我越来越有默契。
仅仅一个月时间,小B成功完成了工作的适应和身份的转换,也成功融入了我们这个团体。每天工作也很轻松自如。这样的工作效率,让我们超额100%完成当月制定的目标。甚至领导一高兴,还给出了奖励。
那么,在小A和小B身上,面对几乎完全相同的工作环境和任务,还有我这个不是很称职的傻逼领导,为什么结局完全不一样呢?
我想了想,跟身边混迹职场多年的友人聊了聊这个问题,友人说:职场上,一个人的智商能决定他是否能走上成功的路,而情商,却决定他能在这条路上走多远。
情商,是一个优秀职场人最重要的能力之一。而具体到这件事上,集中体现在以下几点:
1.新进入一个公司,如何处理和同事,领导的关系。这里当然肯定不是说你要一味奉承和迎合,而是要把握好一个尺度和平衡。小A性格比较内向,不喜欢说话,只是闷着头做事。尽管我已经很努力的尝试让她多一些沟通,但还是甚少言语。而反观小B,随时都是不懂就问,有任何疑问,第一时间沟通,主动而积极的配合我去做出调整和优化。甚至因为较早进入公司,还带着小A一起工作,帮助小A尽快适应过来。
其实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特征,你可以内向,也可以不喜欢说话,但是,既然在职场打拼,进行团队协作。一定要时刻让团队其他人知道你的工作进度,了解你的想法,在保证团队沟通协调,工作能顺利开展的前提下,你怎么个性都没问题。而如果在这一切都没有确保之前,是不是可以尽量改变下自己去适应环境?
2.尽可能快的了解清楚你的领导,尽快的获取Ta的信任和支持。在日常工作中,获取领导的信任和支持非常重要,这不仅仅能让你在遇到困难的时候,可以得到直接有效的指导和帮助,还能在你犯错误背锅的时候,有个人替你遮风挡雨。
如果小A愿意多花些时间了解清楚我的喜好,为人,性格,以及工作风格,应该会得出一个形象的感知。我在指导小B的时候,所花的精力和严厉程度,其实是远远超过她的,因为个人基础素质,环境和任务要求不同,必然会有不一样的指导方法。对待小A,我更信任,相信她的专业才能,所以大多是放养状态。只在关键点位上去做出指导和建议,但很可惜。这一切,被当做我自以为是的实锤。最终让小A误以为,我有意在踩他。
小A曾经说过,在开会之前,已经两次跟我提过建议,去找大号转载授权的事情,说我没有同意,才在开会的时候,跟我的领导提出来。这个事情我反思过,自己要承担一定责任。因为在我印象中,小A只在非正式场合,提了一句。而当时因为没有经过仔细思考,暂时没有想好要不要立即推进,于是没立即给到反馈。至于第二次,我压根想不起。。。而这一切的根源,可能在我潜意识里,会认为小A的表现,可能暂时还不太足以去负责这样一件事情。而如果她能以一种正式的沟通方式,提出更加详细的方案,让这一件事看起来有自己的想法,思路和相当的把握,我想,我没理由会拒绝这样一次尝试。甚至,还能给一些更好的建议和资源去帮助她做好这件事。
3.如果可能,请尽量不要在公共场合和领导发生争执。我曾经在这点上吃过苦头,感受异常深刻。公开撕逼领导,看起来很大胆勇敢,而实际上,这是一种极其不职业的行为。
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意见,但由于信息不对称。有的时候我们可能一时难以理解“傻逼”领导的决策。这种时候,应该想办法搞清楚,领导到底需要做什么,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,以及为什么会这么做。如果心里有疑问,可以私底下找领导谈谈,如果你有更好的想法,可以以一种有逻辑,有建设性的方式去跟领导阐述你的想法,这样一来能体现你对领导的尊重,二来,也能表达出你对工作的热忱和职业素养。
如果最终还是无法说服领导,你的方案不被采纳。那就尝试接受领导的方案。先按领导说的做,这样,至少在产出结果不尽如人意的时候,你还能把锅甩给领导,不至于将所有的风险全部揽在自己身上。
小A在微信群里公开质疑,甚至带着明显的情绪化语句。一方面,让作为直系领导的我觉得脸上挂不住,感觉到自己没带好人。另外一方面,也让其他同事感觉作为新人来说,小A比较难以相处。这样的情况会导致以下两方面结果:
1.从职业修养看,我认为小A还缺一些基本的历练。对于情绪的控制差了点,易冲动,做事不顾大局。那么,有了这样一个判断,我就会想着如果还要继续和她共事,那么以后可能直面客户,合作方,或者相对压力比较大的工作尽量少分配给她。逻辑很简单:这点委屈都受不了,如何承担大任?那么长此以往,可能小A渐渐会失去一些比较重要的历练机会。而机会和试错成本,是职场新人必须去争取的东西。
2.从团队协作来说,因为一点小事就公开撕逼,其他成员无形中,会给你打上:傲娇,难相处之类的标签。于是无形中,拉远了你和团队的距离。团队内部的信息,无法在你和其他成员之中更快速的传递。由此也逐渐会造成做事效率低,易出错,且大大增加了争执甩锅的机率。
在和小A最后一次聊天中,我这么对他说道:
你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同事,尽管我们之前有过争执,但这并不影响我对你的欣赏。在日常工作中,类似这样的争执在我看来并没什么,我并未把它当一回事,我希望你也是,这点小事根本算不了什么,比这个更复杂,更困难的局面多的是。我希望你能考虑清楚再做决定,年底了工作不好找,很有可能一空就空到明年去了。千万不要做让自己后悔的决定。
小A很坚持地说:我已经想得很清楚了。谢谢关心。之后拿来离职申请,找我签字,当天变办理交接,匆匆离去。算起来,从入职到离开,还不足一个月。
也许在如今的社会中,工作对于每个人来说,意义都变得不再那么统一。有的人,比如我,把工作当成一场历练,力求在每一次的工作中不断得到突破和成长;有的人,把工作当成一种生活方式,朝九晚五假装在努力拼搏;还有的人,可能根本不在意工作,高兴就做不高兴就拜拜。无论怎样,希望大家都能在每一份工作中,寻找到自己想要追寻的东西。
最后,再一次祝福小A,希望他在接下来的工作中都能一帆风顺。
以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