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大家好,我是言博
因为之前服务了一家连锁中医,自己投资过,同时也做过中医招商加盟,
因此认识不少对中医有兴趣,想投资的老板。
他们会咨询一些关于中医开馆,线上运营,人才管理,门店经营等等方面的问题:
比如,有什么合适的中医品牌加盟推荐?
比如,自己投资开馆,要怎么做?
比如,中医项目那么多,如何选择?
这两年大健康赛道爆火,作为其中细分赛道,同时又相对蓝海的中医,自然吸引了不少投资者的目光,
但是,做中医,真的赚钱吗?有什么风险?需要注意什么?
我以一个投资过中医馆,同时服务多家中医养生大健康品牌的身份,给大家一些良心建议
希望能给到一些参考,帮助到大家!

投资中医馆的几大误区
· 过去的成功经验,不一定能完全复用
很多老板想投资做中医,是基于一些自己所谓的“资源优势”,比如自己有医药行业资源,或者投资其他行业获得过成功,
殊不知,切换到中医赛道后,过往的经验不仅仅不能帮助到新的业务,反而因为思维的局限性阻碍了发展。这其中,有几种情况特别常见:
a.外行或者小白投资,盲目听信各种“成功经验”,过分高估自己实力,等投入后发现事情没那么简单,深陷泥潭,要嘛赶紧关门止损,要嘛匆忙找个品牌加盟,被割韭菜;
b. 名医,名老中医等技术至上理论,这部分老板因为自己本身是或者有中医,名老中医合伙,认为医术高超就一定没问题,结果开馆后发现不懂管理,人才留不住;不懂引流获客,门店冷清;不懂产.品项目设计,业绩做不起来等等各种疑难杂症无法解,最后要嘛团队分崩离析,要嘛惨淡经营苟活;
c.有些老板比较急功近利,刚开馆就想着客流爆满,一个月就收回成本,特别容易受到所谓的“大师”忽悠,跟“大师”们合作,投资各种“膏方”“技术”“器材”,加盟代理各种产品,一顿操作猛如虎,一看业业绩二百五。
· 政策红利有时候没那么重要
国家政策扶持,对中医药发展利好,这是宏观层面的。给出一个方向:你们去干吧。
但落实到具体的,关于你门店经营上的优势,到底是什么。这个需要仔细地盘算一下。
逻辑非常简单,好的政策,是针对整个行业赛道的,但是,你享受,别人也享受。
而具体到一家医馆的经营,却是微观层面的竞争,除了政策之外,你的竞争优势是什么?
过硬的产品和服务?更有特色的装修?更完善的中医人才挖掘,培养,留用体系?更专业的线上线下营销获客能力?
只有一个个问题不断的盘清楚,我们才能更清晰的制定运营规划,确保门店长久盈利。
· 不要高估中医馆的变现能力
医疗+理疗+产品,是中医馆变现的基础黄金三角。
但现实中的医馆,鲜有能把这三项融合得很好的。
注重医疗,重视医术,容易走极端,要嘛治好了病症,客户不来了,要嘛治不好,客户更不来了,还给你一差评;
注重理疗养生,容易陷入同质化竞争,打价格战,门槛一再降低,最后利润惨淡;
注重产品,要嘛堵上大笔资金自行研发,要嘛加盟代理,投入太大,或者成为产品分销渠道,都不是太理想。
如果不能打好这些组合牌,医馆的变现能力就会变得很差,投产比高,回报周期拉长,亏损和不盈利成为常态。

下定决心投资开馆,你得注意这些
如果已经做好准备,下定决心准备开馆,你可能需要注意以下事项:
· 选择好适合自己的细分领域切入
能做专科,不要做全科,即使有做全科的规划,也先从专科开始切入,比如专注妇科,儿科,疼痛科等等;不同科在经营思路,资源配给,项目规划,客群画像上都有很大差异,这决定了我们如何去赚钱;有些细分领域比较容易标准化,规模化,但有些领域,很吃医生资源,咱们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具体去分析,选择一个合适的细分领域切入进去。同时还要选择市场需求大,前景大的赛道,避免市场过饱和,陷入内卷。
· 要有自己特色项目
除了常见的推拿正骨,艾灸等等项目,还要关注市场新需求和新趋势,去挖掘,或者创新特色的项目,比如青少年视力预防,儿童益智助长,身心灵疗愈,中医美容,中医AI等等,有特色的项目,能够增加医馆的活力和竞争力,和其他医馆形成差异化经营。
· 如果是加盟连锁品牌,要谨慎跨区域经营
千万不要以为加盟一个连锁品牌,就万事大吉坐等分钱。
当前市面上的加盟,大多都是弱大脑,勤四肢,管理还处于比较粗放的水平。
什么意思呢。就你发现品牌的总部人员配备少,战略规划,品牌经营,人才培养供给能力不足,这些很可能导致了你加盟后,要嘛客流稀少,要嘛门店医生,调理师跟不上,最终业绩做不上来,回报遥遥无期。
一旦牵扯到跨区经营,对当下医馆来说,必须有一套完整的打法。
其中包括品牌和市场运营体系,人才储备培养体系,门店事务管理体系,数据化运营体系等等,改变传统头轻脚重的运营模式,而建立一个强大脑,强运营的总部,去支撑和赋能各个门店。
如果你发现,总部给到的支持和赋能并不能落地和确保你加盟店的盈利,那就要谨慎考虑再入场啦。
· 如果准备开中医诊所和门诊,要注意团队成员结构
以医疗为重心的诊所和门诊,最难的点在于医生的经营,其中以多点执业医生和名老中医为甚。
中医门诊和诊所的发展,重心应该以中,青年医生为主,以多点执业,名老中医作为辅助,去搭建我们的医疗团队。
全职医生和多点执业医生比例最好为6:4,中青年医生和老医生的占比最好为7:3,全职医生越多,医馆的基石越稳,中青年医生越多,医馆的发展动力越强。
除了医疗团队搭建,还应当组建运营团队,因为当前的商业形态,已经脱离不开互联网,所以必须得有专业的互联网运营团队加入,懂线上渠道运营,懂各媒体平台宣传曝光,懂私域流量运营。
只有做好医疗服务团队+互联网的精细化运营,才能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中脱颖而出。
· 谋划产业链布局,扩大医馆盈利模型。
中医馆,作为整个中医行业的前端,很多时候变成了产业链的分销渠道。
基础的中医药产品,辅助医疗产品,养生产品,以及现在各种新式的科技化,智能化硬件设施,都在极力拓展各个医馆作为分销渠道。
要扩大医馆的盈利模型,咱们得谋划着,向产业链源头靠近。
未来医馆的竞争,更多的是产业链的竞争,如果没有产业链做支撑,盈利困难,并且难以掌握话语权。
要成为一流的中医品牌,必须得把开馆和产业链两个板块做好结合,形成强大的竞争力,多点盈利,而不只是仅仅从消费者身上获取利润。
· 注重运营客户能力的培养,打造医馆而非医生的品牌
运营中医馆,核心逻辑是要运营客户。
有了源源不断的客户,才能撬动人才培养,产品供应链等等其他板块。才能赋能医生,吸引更多医生加盟,掌握主动权,建立核心优势。
因此,我们团队的打造,要注重客户运营能力的培养,从前端获客,到客户沉淀,到私域裂变增长,必须有一套完善的客户运营机制。
同时,还要注意打造医馆的品牌。在消费者心中,建立起一个认知:XX医馆的特色是什么,擅长做什么项目,在XX医馆可以解决什么问题,获得什么样不一样的体验。
这样,才能获得更多客户,才能使得我们的医馆能穿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,产生更多的可能性。

其他的一些建议
· 先轻后重,不要盲目投资重资产项目。
如果你是个体,没有太多的资金和资源,建议轻资产入局。
比如你可以跟我一样,通过打造个人IP,输出内容,低成本地切入中医产业;
或者,小投入一点,开个小医馆,以“小医馆大运营”的思维,去逐步构建自己的商业版图。
谨慎重资投入,比如开个大医馆,开门诊,诊所等等,光前期,可能就十几万几十万投入,等到运营起来,你会发现,人力成本,营销广告成本,服务成本等等会占据你非常大的现金流,而新的馆起来,盈利能力并没有那么大和快,在每个月持续亏损的情况下,你能坚持几个月?这些都是需要我们提前做好心理预期的。
所以,轻资产入局,做好财务规划,才能确保我们做的项目,可以更坚持得更长久。
· 小白跨行,先学习沉淀,再找机会投资
如果对中医行业没有太深的研究,哪怕之前在其他领域赚了钱,想转行到这个赛道,我也劝你先学习研究一下再说。
很多其他行业通用的技能/经验,到了中医行业并不能很好地适配。如果贸然踏进来,很可能几个月后除了一大堆失败经验,什么都没落下。
投资这个事情,风险本身就很高,尤其还没有专业人士的情况下。这几年咨询接触的好多经营困难的老板,就是因为低估了难度,贸贸然冲了进来,结果开了一段时间后发现深陷泥淖,走也不是,不走也不是。
如果一定要投资,先学习。学习什么呢?
如果是自己想开个馆,建议你找个做得还不错的品牌去打工,学习他们的引流获客,学习门店人员管理,学习服务转化流程,学习产品结构设计等等……
如果是想加盟某个品牌,建议你去这个品牌各类型门店,比如直营店,加盟店,云连锁店等等,感受下不同门店,不同时间的客流量,各产品服务体验,跟门店工作人员和客户了解下真实的情况等等,再考虑是不是要加盟。
· 做好心理预期管理,风险控制管理,不要急功近利,看长期价值
投资中医,切忌急功近利,我们要更注重长期价值。
很多投资者往往是抱着“中医赛道火,赶紧进来捞一笔”的心态进行投资。
开店一个月就要盈利,就要回本。不去打磨产品和服务,不去夯实门店基础,反而想尽各种方法去收割消费者。开店几个月做不下去了,就匆忙关店转手,或者换个品牌再继续割。
如果没有做好亏损经营的心理预期,没有进行风险管理,也不看重中医赛道的长期价值,建议不要投资中医,因为有可能你的投资不仅不能赚钱,还会把中医行业搞得乌烟瘴气,一地鸡毛。

这两年经济形势不太好,消费抑制,中医行业也一样。
这时候,如果咱们要投资中医赛道,一定要更加谨慎。
能轻资产入局,就不要搞重资产;
能小馆运营,就不要开大店大门诊;
核心要点是降低投资风险,提高我们的成功率。
如果对投资中医赛道还有其他疑问,欢迎留言和我探讨。
希望以上建议能帮到您,祝您投资成功,财源广进!